当前位置: 首页> 法院文化 > 法院文化

山里送达有时要靠“吼”

来源: 原创 时间: 2018-05-15 08:50 点击量: 8196

草长莺飞花竞放,人间正是四月天。

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,雨后初晴,我、杨凤、史新跃组成的龙凤法庭三人送达组又踏上了送达的征程。

9点,过完早,做好必要的准备后,我们驱车出发。

每次需要直接送达的,我们都会提前梳理,将同一个方向的案件统筹在一起送达,这样可以提高效率,节约资源。这次需要送达的四个案子是去青堡村方向的,这是龙凤镇最远的村落,单边车程近两小时。

警车在蜿蜒曲折的乡道上行进的略显费力,载着庭里最重的三个人,警车小白委屈的缓慢前行。

 道路两旁满眼的翠绿,耳畔悦耳的鸟鸣,昭示着春天的勃勃生机。

10点40左右,我们到达了青堡村,经多方打听得知,当事人李某已经从老家搬走十多年了,他的父母现居住在龙马村,我们只好悻悻地原路返回,还好另外三个案子都在龙马,而且就在返程途中。

返回龙马的路上,因为弯道太多太急,杨凤不出意外地晕车了,我们只得停下来短暂休息,又降低了车速,用了40分钟才回到了龙马。

龙马的第一个案子费了点小周折,所幸比较顺利地送到了,但是时间已近12点,忙活一上午只成功送达一个,三个人多少都有些郁闷。为了完成今天的送达任务,我们必须加快进度,路边随便找了个小饭馆草草吃过午饭,我们又走在了送达的路上。

13点30左右,第二个案子当事人比较快地打听到了,一位热心的老奶奶给我们指了路,说就在前面不远的岔路过去,我们满心欢喜的奔过去,结果怎么也找不到,又问了一位大姐,又给我们指回去了,就这样问了四五个人,像没头的苍蝇往返跑了两三趟才找到了那条不起眼的小岔路。嗯,就是这么无语。

14点多,第三个案子的当事人的家也很快找到了,只是铁将军把门,邻居说他们采茶去了,应该不远,但不知具体位置,无处寻觅。很多时候送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交通基本靠走,通讯基本吼。小跃跃只好用他浑厚的男高音对着大山声声呼唤,“黄xx! 黄xx!”。然而,大山并没有给他回音,我们只能采用留置送达,将应诉材料贴在大门上,并拍照留证。

15点多,我们找到了第一个案子的当事人李某父母居住的大致区域,一位大叔正好认识他们并径直把我们带到了他家。不出意料,李某并不在家,李某母亲对我们的造访并不欢迎,对于被告及家属的冷言冷语、不理不睬我们都习以为常了。我们耐心向她解释了来由,说明了利害关系,希望她配合联系李某积极应诉,但她情绪激动,言辞激烈,声称与她无关,爱咋咋地。那一刻,我感觉到大家无奈又无助,无奈之下只能采取留置送达,拍照留证。

将近16点,四个案子总算都有了着落,虽然结果并不完美,但还是都按照规定程序完成了送达。

16点40,带着些许疲惫,我们回到了庭里,一天的送达划上了句号。

送达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,每天都有不同的剧本。不变的是法院人司法为民的理念和公平正义的初心。

 向每一位送达路上的同仁致敬!